粉体辅助设备 | 联系我们
全国咨询热线:189-1696-2723
您的位置:首页 > 火狐平台 > 行业新闻

海康威视视觉位移监测系统:数字“标尺”上线捕捉桥梁细微变化

时间:2025-04-06 05:22:06 来源:行业新闻

  交通领域动态速览|《普通干线公路资产数字化编码规范》实施、交通运输部召开党组会和部务会......

  交通领域动态速览|山东临淄3辆无人快递车投入到正常的使用中、安徽祁门首辆无人投递车正式运行......

  交通领域动态速览|北京亦庄实现无人驾驶技术多场景应用、江门市发布智能网联汽车实施细则......

  海康威视基于多年的行业实践和技术积累推出视觉位移监测系统,可用于桥梁主梁竖向、水平位移指标的长期监测。

  】12月2日是全国交通安全日,交通运输部网站显示,截至2023年底,我国公路桥梁约有108万座,这些桥梁每天承载着车辆的通行,是公路交通大动脉的重要组成部分,其安全运行及长期性能受到社会和业界的高度关注。

  和人体需要监测身体指标一样,桥梁的健康运行与维护,也需要各项监测指标作为依据,然而传统的挠度监测设备由于自身技术条件、环境改变以及人工操作等因素,在精度和环境适应性方面存在不足。

  海康威视基于多年的行业实践和技术积累推出视觉位移监测系统,可用于桥梁主梁竖向、水平位移指标的长期监测。在测量距离为20米时,测量的误差不超过0.1毫米,数据采集频率最高50Hz,且帧间波动更小,捕捉桥梁细微变化;更有强光抑制、特定波段成像算法加持,无惧环境干扰,为桥梁实时精准测量“把脉”。

  桥梁主梁的位移变化也称挠度,是桥梁监测最为核心、也必不可少的一项指标。该指标受车辆荷载影响一直在变化,挠度变化超过阈值或者挠度出现了长期下挠趋势,意味着桥梁结构也许会出现了问题,需及时重点维护。

  海康威视视觉位移监测系统由高分辨率4K相机、红外补光灯和免供电靶标组成,通过自动定位靶标并换算像素位移比,实现亚像素级精度的靶标动态位移监测。据计量检验测试的机构校准检定及用户现场测试,测量精度最高可达0.1mm@20m,即在测量距离为20米时,测量的误差不超过0.1毫米。

  相机采用全局曝光传感器(GMOS),成像时间更短,挠度高频变化状态下,捕获变化更快速、无变形,测量更精准。采集频率最大可达50Hz,即每秒至少进行50次采样,同步实现多靶标监测,可更完整地捕捉到通行车辆对桥梁挠度的影响。此外,利用自适应滤波技术,将帧间波动控制在10ms以内,以确保数据的连续性,还原更多桥梁形变细节。

  环境干扰是影响测量精度的一大因素,比如传统的液压测量方式,会因热胀冷缩影响测量精度,而视觉测量方案,则容易受到雨雾、强光等环境干扰。

  基于底层图像解决能力的深厚积累,海康威视视觉位移监测系统采用自有AI ISP技术成像,利用强光抑制、特定波段成像算法,消除顺逆光、雾气、高温热浪、水面反射等对成像的干扰,稳定监测确保数据的有效性。

  靶标设计也颇具匠心。传统供电靶标安装时需人工测量靶标和相机的距离、靶标之间的距离,且每年都需启用专用桥检车逐一更换,维护成本比较高。海康威视视觉位移监测系统所配备的靶标免供电、免外场人工标定,按照设计的基本要求把靶标固定在主梁下方或箱梁内,相机内命名靶标编号,相机即可自动标定,有很大成效避免了人工误差。如遇遮挡自动告警,成像效果清晰稳定。

  海康威视视觉位移监测系统采集的位移数据,还可自动关联桥面视频,形成一套集监测预警、可视化、风险溯源的一体化监测系统,保障桥梁设施安全运行。

  相机采用双快门技术,支持一机多用,可同步兼顾高频测量与视频监测,掌握桥梁周边实时情况,多一重保障,多一份安心。

  此外,针对桥梁单跨度50米以内、取电取网困难的场景,海康威视还推出了视觉位移监测系统低功耗版本,采用太阳能取电,补光灯和相机一体,支持固定时段及桥面过车触发启动测量,满足多种桥梁运维场景数字化监测需要,共同守护桥梁健康与交通安全。

  海康威视视觉位移监测系统以其高精度、更稳定、易维护等产品特点,同样适用于边坡位移、水利大坝、地质沉降、隧道沉降、房屋建筑等场景。

  凡本网注明“来源:智慧城市网”的全部作品,均为浙江兴旺宝明通网络有限公司-智慧城市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,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、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。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,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,并注明“来源:智慧城市网”。违反上述声明者,本网将追究其有关规定法律责任。

  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(非智慧城市网)的作品,目的是传递更加多信息,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和对其真实性负责,不承担此类作品侵犯权利的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。别的媒体、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,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第一来源,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。

  如涉及作品内容、版权等问题,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,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。